翻译出错的五大常见类型和原因,哪一类你中标了?
翻译讲究的是一个“信达雅”,这也是众多翻译公司所追求的标准,而现实中,却总是出现一些翻译错误,究其原因,可分为这五个类型,即语法、文化背景、熟词生义、望文生义、疏忽大意。下面我们从根本原因上来详细看看。
翻译
1.语法问题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结构上有很多差异,如果分不清时态、词性还有指代类型,在翻译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问题。举个例子:
It has been two years since I was in this university.
看到这句话,你可能会很自然地把它理解为“我上大学已经有两年了。”但它实际上的意思应该是“我大学毕业已经有两年了。”
造成翻译错误的原因在于不理解 since 的用法。当 since 从句中接延续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时,表示从句动作“结束”以来,主句活动仍在持续。如果从句中接延续动词的现在完成时态,则表示从句“开始”以来,主句动作仍在延续。因此如果要表达“我上大学已经有两年了。”应该说:
It has been two years since I have been in this university.
2.文化背景问题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很多时候要理解另一种文字表达的含义,需要先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然而这并不是一件能轻松做到的事情,不少外刊和文学作品中都带有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给我们理解带来困难。比如这个例子:
我看到有人把文章标题 View from the bridge 翻译为“来自舰桥的报道”,但标题实际上出自美国剧作家亚瑟·米勒的剧本 A View from the Bridge,中文名叫“临桥望景”,考虑到这篇文章的主题与港口和货运相关,“临桥望景”会是更加准确的翻译。
3.熟词生义
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多,稍不留意就可能出现理解问题。一般来说,造成理解困难的单词都是“小词”,比如 essay,spirit,second,impossible,moonlight 这些我们熟悉的单词都带有多个义项。要避免这类因为小词而造成的错误,只能多查词典。比如:
这里 Brought to book 并不是指“书来了”,bring to book 是一个固定用法,含义是“绳之以法”(to require someone to explain and accept punishment or criticism for bad or wrong behavior),这里是指学术期刊由于审核和出版机制不合理,近年来正在受到其他人的反对和冲击。
4.望文生义
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译者仅仅根据单词的中文意思去推测原文含义,比如将 bread and butter 翻译为“面包和黄油”(实际上应该是“黄油面包”),将 That man is good and rich. 翻译成“那个男人又好又有钱”(实际上正确翻译应该是“那个男人非常有钱”,这里 good and ... 这个搭配的含义是“非常……”)。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平时多积累一些单词和短语特殊用法,以及多查资料。
5.疏忽大意
这一点看起来似乎并不是问题,但很多翻译确实是因为译者疏忽大意引起的,举个例子:
Her figure was long and slim.
这句话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会把 figure 看成 finger,结果句子被翻译成“她的手指很纤细”,但实际上应该是“她的身材很修长”。
这类翻译问题最常见,但只要翻译的时候多加留意,完全可以避免。